在企业和工厂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,经常会涉及到各类动火作业,如果防范措施做得不到位,就十分容易发生火灾、爆炸等事故,轻则造成财产损失,重则导致人员伤亡。
《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》、《中国石化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》等规范制度均要求动火作业前需进行可燃气体浓度检测,一般情况下,作业人员也会进行可燃气体检测,但为什么仍会在动火作业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呢?
原因一:对存在可燃气体的场所辨识不全面,污水池、污油池、地沟、管口、阀门等位置经常被忽视。
事故原因:作业前未辨识出污水池内含有可燃气体、未进行可燃气体检测、未有效封堵污水池盖板管线穿孔,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。
原因二:在可燃气体检测时选点不合适,尤其是在对大型储罐、不规则容器检测时,经常出现检测点不合适的现象。
事故原因:可燃气体检测位置不当,是该起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。在进行罐内可燃气体检测时,检测人员只对罐底人孔处进行了检测,未对罐内上、中、下位置进行检测,检测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罐内情况,未能及时发现罐内可燃气体超标。
可燃气体检测时,应根据可燃气体的密度、容器的大小和形状,选取合适的检测点进行检测。不能使用设备外、设备开孔(人孔、通风口、计量孔等)处的可燃气体检测结果代替设备内的可燃气体检测结果;在设备本体上动火必须对设备内空间进行可燃气体检测。
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47号